リフォーム
May 01, 2025
裝修前一定要知道的 7 件事:合約、報價、驗收全解析

① 便宜裝潢不是不可能,但「懂了」之後才能分辨出什麼才叫真正的便宜

也許你正在想:「為什麼這家裝潢只報我150萬,另一家要200萬?」
但其實裝潢報價從來不是單看總價,關鍵在「裡面包了什麼、沒包什麼」。

▶ 便宜≠划算,如果拆開來看只是缺東缺西,那後面加價一樣是荷包破洞。

▶ 建議做法:

  • 要求報價單逐項列明材料、工法、數量與單價

  • 和設計師確認哪些費用「未列入、後補列」

  • 不要只問「總價多少」,而是問「這裡面包含了哪些項目?」


② 合約不是走形式,一定要白紙黑字寫清楚

裝潢糾紛至少有 80% 都跟「沒講清楚」有關。

  1. 原本以為廚具會做到天花板,結果只做到一半。設計師說沒寫上去就是沒包含。
     ▶設計圖上沒標示的部分,現場就不一定會做,細節務必要問清楚並白紙黑字寫在合約上。
  2. 以為「含照明」就包括燈具,結果完工後才發現只拉了電線,燈還要自己買。
     ▶ 「含照明」到底是拉線?還是包含燈具?每家定義不同,不問清楚就容易誤會。
  3. 櫃體有附門片,但沒寫門片材質,結果完工後才發現用的是透明壓克力不是木門。
     ▶ 合約如果只寫「櫃體+門片」卻沒註明材質與顏色,施工方通常會用他們習慣或成本考量下的選項,但這未必是你心中期待的樣子。

📝 合約必寫關鍵點:

  • 工期與驗收時間
    寫清楚開工日、預計完工日,有沒有緩衝期,超時要不要有說明或責任歸屬。

  • 變更與追加工程的處理方式
    如果施工中想修改、加東西,怎麼計費、要不要簽確認單,事前約定好,事後才不會對價格有爭議。

  • 包含與未包含的項目清單
    像是吊料費、垃圾清運、細清、冷氣拆裝、監工費,有些公司包、有些不包,一定要白紙黑字列出來。


③ 圖面要看得懂,不懂就問

很多人拿到設計圖會有點不好意思,怕問太多顯得自己不在狀況內,
但其實,主動詢問設計圖的細節,真的不需要感到壓力!
反而早一點確認清楚、彼此達成共識,對設計師和屋主來說都更省心。

平面圖、立面圖,就是你家未來的模樣,別等到裝潢完成才發現「哪裡怪怪的」,到時候改起來成本反而會更高。

▶ 以下幾個小提醒,特別推薦你在討論圖面時一起確認:

  • 收納櫃標示出來了,但尺寸夠用嗎?層板能不能依需求調整?

  • 門片打開的空間夠嗎?會不會撞到家具?是滑門還是開門,動線順不順?

  • 插座的位置實不實用?會不會剛好被沙發、櫃子擋住,永遠用不到?

  • 還有一個常被忽略的重點:床墊搬得進來嗎?
    尤其像加大床、乳膠床墊這類體積較大的家具,如果玄關轉不過去、樓梯太窄,
    到現場才發現真的會欲哭無淚……畢竟不是什麼都可以「喬一下」就解決。

📌 需求是需要提出來的!
設計師雖然專業,但他們也無法完全預測你的生活習慣與使用方式。

  • 女兒超愛買鞋,鞋櫃容量夠不夠放家裡的鞋子?

  • 家裡人常常把在外面穿過的外套直接丟在沙發上,希望能在玄關區設置衣架區。

  • 騎機車上班,下雨天回家都不知道雨衣跟安全帽要曬哪裡,該怎麼辦?

  • 平常下班都會邊看電視邊用筆電,那插座是不是應該留在沙發旁邊比較方便?

  • 視牆下想收納PS5、Xbox、Swirch等等遊樂器,希望能預留多一點散熱空間。

哪些家具會保留、怎麼使用每個空間,越清楚溝通,規劃出來就越貼近你真正的需求。
如果你有疑問但說不出來,可以請設計師模擬「你走進這個房間會怎麼移動、怎麼使用」,這會非常有幫助。


④ 單看材料報價沒用,要看搭配的工法

有些人只看「板材是歐洲進口的!」就覺得安心,但你還不要安心!
用好的材料如果搭錯工法,或用錯環境,也是有膨脹、變形、壞光光的。

例如:

  • 用防潮板卻沒收封邊,遇水一樣發霉
  • 木地板沒整平地面就鋪,走起來鬆鬆垮垮
  • 某些情況下,本身就相對潮濕的縣市可能不太適合實木地板

▶ 建議比對報價時,不要只問用的材料好不好,應該問「怎麼施工」「包含哪些基礎工程」。


⑤ 小心「含稅/未稅」「含設計/不含設計」的陷阱

有些報價單看起來超便宜,但細看會發現:

  • 沒含稅
     總價看起來好像比別人少 5%,但其實只是沒加稅,完工結算時會額外收一筆稅金。

  • 不含設計費
     報價單只列出工程費,但如果你有請設計師畫圖、監工,這些費用可能另外報,金額也不低。

  • 沒有寫「含清運」與「細清」
     拆除後的建材垃圾、粉塵處理費沒寫進去,完工後現場亂糟糟,還得自己再花錢請人收拾。

  • 燈具、五金、衛浴只寫「自備」
     你以為包含了,其實對方只負責「安裝」,買不買、挑什麼通通要你自己處理,等於是多出一筆預算。

▶ 看報價單時請務必確認:

  • 報價是否含稅

  • 是否含設計圖與監工

  • 是否有明確註明「哪些費用未含」


⑥ 「驗收標準」要事前說好,才有得談

裝完了才發現牆面不平、櫃子門歪?
但設計師卻說「這本來就這樣」、「這已經是業界標準了」?——這就是沒講好驗收標準。

▶ 建議:

  • 可要求「施工說明書」或「驗收基準表」

  • 拍照存證每個階段的進度,做為依據

  • 驗收時最好有第三人(設計助理、專案)在場共同記錄


⑦ 工期再趕,也不能少了「清潔」這一步

最後一哩路常常最混。許多工班在結束裝潢後不清潔、不收尾,留下一地灰塵與殘膠,讓屋主只能自己收拾殘局。

▶ 在合約中就寫清楚:

  • 費用是否包含工程後的細清?
  • 廚具、玻璃是否會有保護膜?拆膜誰負責?
  • 留下來的備品(磁磚、油漆)是否會整齊打包?


▍最後小結:裝潢報價越懂,越能用便宜價格做對的事

與其只靠一份報價單比較價格,不如把上面 7 件事搞懂,
看懂這份報價單到底「便宜在哪裡」或是「貴在哪些地方」。

正因為價錢不代表一切,所以看懂報價單,才是真正的精打細算唷


想了解自己的裝潢預算該怎麼分配?或是搞不懂手上的報價單?
歡迎聯絡迦源!